近日,银川市发改委以高效服务、精准指导,成功帮助一家受行政处罚企业完成信用修复,助力企业重返市场招投标赛道,再次彰显“守信激励、失信惩戒、修复有道”的信用建设理念。
2025年初,某企业因拖欠农民工工资被西夏区人社部门依法行政处罚,作为一般失信行为,该条行政处罚信息在“信用中国”网站上公示。近期,该企业准备参与一项重要投标时发现因信用瑕疵可能无法投标。银川市发改委工作人员在接待企业负责人来访时,详细了解处罚事由、整改情况及企业需求,确认该企业本条失信信息3个月最短公示期已满后,立即启动信用修复“绿色通道”。
一方面,工作人员向企业负责人耐心解读信用修复相关政策,明确修复条件、流程及所需材料,强调“整改到位、公开承诺、材料齐全”是关键;另一方面,第一时间对接西夏区发改局、人社局,核实相关处罚义务履行情况和企业整改情况,指导西夏区人社局帮助企业完善修复资料。确认企业已全额支付农民工工资并全部履行相关责任义务后,市发改委工作人员指导企业在线提交修复申请并完成受理、初核,随后立即向上级信用主管部门汇报请示,协调加快复核进度。此次区、市、县三级部门联动,极速响应企业信用修复申请,不仅帮助企业及时止损,更通过政策宣导让企业认识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监管力度,感受到“失信者知错能改、修复者轻装前行”的制度温度。
近年来,银川市发改委持续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对非市场监管类行政处罚实行“部门联动核验、限时办结反馈”,2025年上半年已协助349家企业成功完成行政处罚信用修复。下一步,银川市将全面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制度的实施方案》,优化信用修复服务,完善“线上修复+线下咨询”模式。着力构建信用修复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做好部门间沟通衔接、流程衔接和技术衔接,打破数据壁垒。常态化开展信用修复政策宣传,扩大覆盖面、提高知晓度,让更多失信主体“修复有门”,引导市场主体主动纠错、重塑信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各省市政府网站
自治区各部门网站
宁夏各市县政府网站
市政府各部门网站
其他部门网站
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