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在2024年度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考核中位列全区第一,先行区示范市建设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
但对标对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和考察宁夏重要讲话要求,我市在加快建设先行区示范市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先行区示范市建设思想认识还不深刻。部分单位正确认识、全面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大战略还不透彻,未能将推进先行区建设与本部门本领域本行业有效结合起来,首创意识不强,推进举措不多。二是部分工作推进成效还不明显。我市部分先行区评价核心指标考核结果不及预期,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增速、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森林覆盖率、外贸依存度、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比重、生态环境满意度6项指标未完成自治区下达2023年度目标。开展中央环保督察及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等各类问题整改“回头看”排查中,部分单位仅重视整改销号“前半篇”,忽视巩固成效“后半篇”,排查走过场,致使个别问题出现反弹回潮。三是重点领域发展尚有短板。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层次不高,工农产品大多数处于产业链前端,产业园区亩均投入、产出、税收均不高,服务业业态创新和高品质服务供给还不足。“四水四定”试点市建设部分指标和任务未达到示范引领要求,全市生态本底脆弱、农业面源污染、水生态修复等治理难题仍然存在,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尚需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针对存在的问题,需要在以下方面加力推动。
一是深化先行区示范市改革。充分发挥市委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健全银川市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推进专项小组定期通报制度,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推进机制。下好“规划引领”先手棋,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纲要》,配套制定银川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等“十五五”重点专项规划。结合国家和自治区最新要求,持续优化先行区示范市评价核心指标体系,倒逼各地各部门压实责任,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积极创建试点示范,推动短板弱项指标争先进位。
二是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持续推进黄河“几字弯”攻坚战银川战役,到2026年,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 11.52%,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46%以上。推动贺兰山历史遗留矿山地形地貌整治全面恢复、地质灾害隐患消除,到2027年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实现动态清零。深化“无废城市”建设,持续开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渔业养殖尾水治理,深入推进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整治。储备实施一批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项目,将项目成果转化应用于污染防治、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方面。大力推广污染源自动监测等数智化监管方式,用好警示曝光、“四防”督查等手段,及时查处各类生态环境问题,强力推进各类反馈整改问题销号清零。
三是夯实产业“向新逐绿”根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培育“千百十亿”级县域、产业、园区、企业和项目,招引补齐高端装备制造、先进半导体、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环节,精准发力先进算力、高端服务器、AI大模型等细分领域,谋划发展元宇宙、低空经济、自动驾驶等产业,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加速形成以“三都五基地”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链和西北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六盘山、贺兰山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和产出,建设“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做精做深葡萄酒、牛奶、冷凉蔬菜等特色农牧业,加大“三品一标”培育力度,增强“妙选银川”区域品牌传播力和影响力。
四是完善防灾减灾体系。统筹“沟、渠、库、堤、路”系统整治,开展水库、淤地坝、蓄水池普查,常态化开展拦洪库安全鉴定和除险加固,推动贺兰山东麓防洪体系(银川段)全部建成。加强黄河滩区综合治理,动态清零乱采、乱占、乱堆、乱建问题。抢抓国家城市地下管网、管廊及设施更新政策契机,加快雨污分流、排水沟整治、储水点调优项目谋划建设力度,长久解决城市易涝问题。进一步优化自然灾害预警工作机制,推动地质、地震、气象、水旱灾害以及森林草原火灾等监测预警系统应用升级更新,有效提升全市自然灾害防治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