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基石,是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县域发展和县域治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陕西考察时明确要求,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扎实推动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并和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相得益彰。这些重要论述,洞察了县域发展治理的特点和规律,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我国的行政区划当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据统计,我国县域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9/10,覆盖全国人口的3/5,贡献全国GDP的1/3。《2021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处在排头兵位置的百强县,以不到全国2%的土地面积,承载了全国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约10%的GDP。晋级“千亿GDP俱乐部”的县域高达38个。其中,昆山和江阴GDP突破4000亿元大关,张家港等4个城市GDP突破2000亿元。从排名变化来看,济源市位次进步最多(35名),醴陵市(31名)次之,高邮市(27名)紧随其后。它们最主要的共同点,是产业实力雄厚。济源,经济发展以第二产业为主,在金属、石油、炼焦、水泥等行业有显著优势,是全国首个全域产城融合示范区;醴陵,近年来烟花、陶瓷、工业电瓷产业蒸蒸日上,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也为本地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高邮,以盛产鸭蛋闻名,2020年“十亿阵容”企业扩大至8家,工业开票销售超额完成“净增100亿元”目标,增幅列扬州各县市区第一。
同时从赛迪智库发布的“2020年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榜”中可看出,2020年西部十强县中内蒙古、新疆、陕西分别占两个席位,贵州、四川、云南、宁夏(灵武市)各占一席。
百强县的发展经验表明:县域经济的发展,产业是核心。同时,我国重大政策的出台和改革,通常是以县一级单位做试点的。非百强县“船小好调头”,不妨多做试点,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营商环境优化、区域协同发展方面以百强县为榜样,学习其发展模式和治理经验。我国1870个县域的发展风格、所处阶段也不尽相同,想谋求发展不能照本宣科,而是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形成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从我市当前发展现状来看,全市县域综合实力不强,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精深加工不足、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低、生产性服务业滞后;县域财力严重不足,高度依赖转移支付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银川新时代追赶超越的步伐。当前,银川市县域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了总量跨越和转型升级并重的关键时期,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宁夏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抓好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突出居民增收,加强政策和要素保障,充分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全面开创银川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当前,做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建议要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县域经济:一是构建县域发展新生态。新形势下,发展县域经济要抢抓构建完整国内大循环的历史机遇,瞄准薄弱环节,通过打造产业发展创新链、提升区域协同发展链、构建精准高效招商链、建立梯次分明产业体系等措施,构建县域发展新生态。二是加强与东部地区战略合作。充分学习、吸收东部地区先进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及发展理念,充分激发新活力推动县域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积极发挥东西部结对发展优势,加强战略合作,形成与东部产业环节互补、要素互补、市场互补的特色经济区域。三是积极培育壮大经济新动能。县域经济发展未来应积极培育壮大经济新动能,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加大研发投入,完善政策扶持方式方法,支持事关发展全局的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新旧动能及时接续转换。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